教师师德师风是什么部门负责管理 教师师德师风是什么? 教师师德师风是什么部门负责
教师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的核心内涵,由“师德”与“师风”共同构成,两者既有区别又相互依存。下面内容是综合政策文件与教育操作的定义解析:
一、师德与师风的内涵
-
师德(教师职业道德)
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,是教师职业的内在灵魂,强调道德质量和素养。- 主要内容:包括爱国守法、爱岗尽职、关爱学生、教书育人、为人师表、终身进修等(基于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》)。
- 核心特点:道德觉悟的自觉性、行为的示范性、影响的深远性。
-
师风(教师行为作风)
指教师在操作中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风气,是师德的外在表现,体现教师群体的整体形象。- 核心内容:以身作则、言行雅正、公平诚信、廉洁从教、积极进取。
- 典型要求:不体罚学生、不参与有偿补课、不收受家长财物等(《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》)。
二、师德师风的具体要求
根据《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》,师德师风的核心规范包括:
- 政治路线: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不得损害党中央权威。
- 爱国守法:遵守法律法规,维护民族利益和社会公序良俗。
- 文化传播: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格观,传递正能量,抵制错误言论。
- 教书育人:遵循教育规律,因材施教,不敷衍教学或违规兼职。
- 关爱学生:严慈相济,禁止歧视、侮辱或伤害学生。
- 安全责任:保护学生安全,突发事件中不得擅离职守。
- 廉洁自律:不收受财物,不利用职务谋利。
- 公平诚信:在招生、考核等职业中公正无私,杜绝舞弊。
三、师德与师风的关系
- 区别:
- 师德是内在准则,强调“应当做什么”;
- 师风是外在表现,体现“实际怎么做”。
- 联系:
- 师德是师风的基础,师风是师德的具体化。例如,教师具备“关爱学生”的师德,会在教学中表现为耐心辅导、尊重差异的师风。
- 两者共同构成教师职业的完整形象,缺一不可。
四、师德师风建设的操作路径
- 学说进修:定期进修《十项准则》等文件,强化政治觉悟和法律觉悟。
- 行为规范:通过师德演讲、榜样评选等活动树立典型。
- 监督机制:设立举报渠道(如海南省公布的监督电话和邮箱),对违规行为“零忍让”。
- 考核评价:将师德纳入教师聘用、评优评奖的“一票否决”指标。
- 自我素质:教师需终身进修,以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为目标,内化道德准则。
五、师德师风的重要性
- 对学生: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品德养成,如孔子所言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”。
- 对社会:教师是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”,其道德风貌反映民族文明水平。
- 对职业:师德失范(如性骚扰、学术不端)将破坏教育公信力,需依法严惩。
教师师德师风是教育事业的根基,既需要制度约束(如《十项准则》),更依赖教师自觉践行。只有将内在道德素质与外在行为规范结合,才能实现“立德树人”的根本任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