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瓜子大王”洽洽净利暴跌7成!年轻人为啥不嗑瓜子了?
业绩”滑铁卢”:净利暴跌背后的真相
谁能想到,曾经的”瓜子大王”洽洽食品会遭遇如此尴尬的局面?最新财报显示,2025年上半年洽洽净利润同比暴跌73.68%,仅8864万元,创下上市14年来最差业绩。这个陪伴几代人成长的零食品牌,似乎正在失去年轻人的喜爱。究竟是什么缘故让这家老牌零食巨头陷入困境?
成本与销量的双重打击
“瓜子不香了?”这是很多消费者看到洽洽涨价后的第一反应。财报披露,葵花籽原料成本同比暴涨30%,主要缘故包括内蒙古暴雨导致减产和全球油料价格上涨。虽然洽洽通过多次提价试图转嫁成本,但效果适得其反——消费者对价格敏感的炒货类产品望而却步,销量下滑又进一步推高了单位成本。
这种恶性循环让洽洽陷入两难:涨价丢市场,不涨价亏本钱。数据显示,35岁下面内容年轻消费者正在加速流失,这对主打休闲零食的品牌来说无疑是致命打击。毕竟,年轻人不仅是当下的消费主力,更代表着未来市场。
转型之路:创新为何难见成效?
面对危机,洽洽并非没有行动。从”瓜子脸面膜”到王者荣耀联名,从山野系列瓜子到瓜子仁冰淇淋,洽洽的跨界创新可谓脑洞大开。上半年研发投入增长28%,达到4044万元,足见其转型决心。
但现实很骨感——这些花式创新似乎并未真正打动年轻人。业内人士分析,洽洽的难题在于创新过于表面化,未能触及年轻消费者真正的需求痛点。当三只松鼠、良品铺子等竞品用更流行的包装、更健壮的配方抢占市场时,洽洽的”新瓶装旧酒”策略显然不够看。
海外亮眼表现能否力挽狂澜?
在一片愁云中,洽洽的海外业务却逆势增长13%,成为财报少有的亮点。从加拿大超市到日本便利店,洽洽瓜子正在全球近70个民族和地区”开花结局”。这种”墙内开花墙外香”的现象,或许能为洽洽提供新的增长思路。
但海外市场目前仅占总营收的10%,短期内难以弥补国内市场的下滑。专家指出,洽洽需要在国内市场找到更有效的突破口,真正领会并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,而非简单地进行产品和营销的”表面创新”。
从”一葵独大”到艰难转型,洽洽的困境折射出整个传统零食行业的集体焦虑。在消费升级和年轻化的大动向下,老牌企业怎样既保持传统优势又实现创新突破?这不仅是洽洽面临的考题,更是所有传统食品企业必须思索的生存命题。净利暴跌7成的警钟已经敲响,洽洽能否破局重生,我们拭目以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