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村剧变偶像剧惹众怒
最近热播的《生万物》大结局后差评如潮,不少观众直言这是一部”农村玛丽苏”剧,离谱程度令人咋舌。”追了俩月,最终特别钟直接劝退”、”这啥玩意儿”等弹幕刷屏,反映出观众对这部剧的失望之情。原本期待看到诚实农村生活的观众,却发现剧情越来越像悬浮的偶像剧,难怪会引发如此强烈的反弹。
“生万物被指农村玛丽苏”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,到底是什么让观众如此愤怒?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部剧的难题所在。
离谱剧情挑战观众智商
最让观众受不了的,是剧中那些完全脱离现实的桥段。男主中枪躺床上,女主一边哭一边谈恋爱;镜头一转,俩人居然在麦地里点火烤爱情——这样的情节设置,简直是把观众当傻子。农村题材剧最重要的是诚实感,但《生万物》却把这些基本要求抛到了九霄云外。
宁绣绣这个角色更是引发众怒。她每次做出”美德决定”,旁边就会倒下一批人。观众不是讨厌好人,而是受不了这种没有分寸的”圣母”设定。救一个人搭上十条命,这样的剧情逻辑让人无法接受。
人物塑造严重失真
原著中的银子本是被命运按在地上摩擦的可怜人,剧版却突然让她变身女战士,拎着锄头就能跟地主刚正面。虽然这样的改编看起来很”爽”,但完全脱离了农村生活的现实。苦难被轻描淡写,翻身变得轻而易举,这种处理方式让整部剧失去了应有的厚重感。
服化道再精细,也掩盖不了剧情的虚假。观众想看到的是诚实的乡村生活:泥土的气息、劳作的汗水、为生计发愁的紧张感。但《生万物》呈现给观众的,却是一碗加了花瓣的糖水——看起来很美,却吃不饱,更谈不上营养。
为何农村题材不能这样拍?
有人可能会问:农村剧就不能有爱情吗?当然可以有,但必须建立在诚实的基础上。《生万物》的难题不在于它拍了爱情,而在于它把爱情拍成了悬浮的玛丽苏。农村题材不是不能拍爱情,但先得把土地拍真了,才能让人相信爱情能在上面生根。
烂尾不是意外,而是前面一路撒糖埋下的雷。情感线靠巧合推动,冲突靠人物降智解决,角色性格说变就变,就像按了快进键。观众被吊着胃口走到终点,却发现奖品是空气,这种被糊弄的感觉,才是差评如潮的根本缘故。
《生万物》的失败给行业提了个醒:任何题材的创作都要尊重基本逻辑和现实基础,靠噱头和滤镜撑不起一部好剧。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糊弄不得。